2024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为何是她?
出处:未知 发布时间:2024-10-26 20:56:5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时刻,近日,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由韩国作家Han Kang(韩江)获奖。颁奖词写明,其“以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了人类生命的脆弱性”,值得注意的是,韩江也是第一位荣获该奖项的亚洲女作家。那么,为何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由她获得?与诺贝尔奖有关的英文该如何描述?一起来和小贝看看吧。
韩江1970年出生在全罗南道光州市,后随家人迁居首尔,其父亲韩胜源也是韩国著名作家。虽然幼时家里也并不富裕,不过,韩江的家庭却非常重视文学艺术,也鼓励孩子们自由思考,表达个人见解。 韩江说:“他(父亲)把我们那没有家具的房子堆满了书。书架上的书如洪水般倾泻而下,凌乱地堆满了地板,像一家从没整理过的二手书店。对我来说,书是半生命体。” 由于自幼受父亲影响,热爱文学。1993年,韩江在韩国著名文学杂志《文学与社会》冬季号上发表了《首尔的冬天》等四首诗歌,正式登上了文坛。第二年,她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红锚》,此后开始了孜孜不倦的文学创作,并先后荣获《首尔新闻报》年度春季文学奖、韩国小说文学奖、今日青年艺术家奖、东里文学奖等,在这一阶段韩江大多数获得的是韩国国内文学奖。 2016年5月,韩江凭借小说《素食者》击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新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畅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终曲《失踪的孩子》等154名竞争对手最终成为布克国际文学奖历史上第一位亚洲作家。 2018年,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并且创纪录的在同一年凭借《少年来了》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 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韩国媒体与评论界迅速掀起了广泛热议,盛赞这是韩国文学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里程碑。《首尔新闻》巧妙地借用了20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实现的“汉江奇迹”一词,并将韩江的获奖誉为“韩江奇迹”。 与父亲侧重传统叙事的文风有着显著的差别,她的文学风格更加倾向于探索内在世界,探究人性与生命,女性则是韩江作品中的主要角色。 在大家较为熟悉的《素食者》中,为了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一位女性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甚至决定变成一棵树,一棵只需要阳光和水,谢绝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韩江在书中描绘了一个普通女性对紧缚自己的守旧传统与思想的抵抗。 而《失语者》的主人公经历了母亲去世、离婚、诉讼,最终失去了九岁儿子的抚养权,送走孩子之后她患上了失眠,且每周都去看一次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判定她是因为近来的生活境遇刺激下的暂时失语,可她只是一遍遍在桌上写着“不是的,没那么简单……” 除了女性困境外,韩江也对历史较为关注。在2014年出版的《少年来了》的作品中,韩江聚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韩国光州民主运动,借少年之口,韩江讲述了暴力带来死亡后的一种反思:“我们在观看往生者时,其灵魂会不会也在一旁看着他们自己的面孔呢?走出礼堂前,你回头巡视了一番,不见任何灵魂踪影,只有沉默仰躺的遗体,与臭气冲天的腐尸味”。
02
接下来,一起和小贝看看诺贝尔奖项的相关英文吧。诺贝尔奖共设有六个奖项,分别如下: 我们来看看这次给韩江的颁奖词:“for her intense poetic prose that confronts historical traumas and exposes the fragility of human life.” 她的散文是非常诗意的,用到了”prose“来表示散文,和诗意的形容词“poetic”,“confront”为直面,“historical trauma”则是历史创伤,”expose“意为暴露、揭露,”fragility“表示脆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以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了人类生命的脆弱性”。 好的,关于诺贝尔奖的英文小知识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可以看到,无论是对个人生存困境的关注,还是对历史叙事的再现,韩江的文字都闪现着人性之光及人文关怀。如同她在《少年来了》的访谈录中所言:”希望读者能够超越残忍与暴力,向人性之美伸出手来“。也希望所有人在看完韩江的作品后可以感受到这种关怀的力量。